close

日本捕鯨視頻惹怒澳大利亞民台北靜電油煙處理機出租眾 揭秘捕鯨背後的利益鏈條

國際動物保護組織海洋守護者協會11月28日披露瞭一段日本捕鯨船在澳大利亞南部海域瘋狂虐殺鯨的血腥視頻,該視頻由澳大利亞海關人員於2008年前拍攝,但長期以來,澳大利亞政府一直對外秘而不宣。




資料圖:2015年12月1日,一艘日本捕鯨船出海捕鯨。新華網發

浙江在線11月28日訊(浙江在線編輯 吳盈秋)國際動物保護組織海洋守護者協會11月28日披露瞭一段日本捕鯨船在澳大利亞南部海域瘋狂虐殺鯨的血腥視頻,該視頻由澳大利亞海關人員於2008年前拍攝,但長期以來,澳大利亞政府一直對外秘而不宣。海洋守護者協會批評澳大利亞政府為維護澳日外交關系,不惜讓鯨白白犧牲。

在被公開的視頻中,記者看到,日本捕鯨船先是對鯨進行追蹤,然後向它們投射爆炸魚叉,這種魚叉刺中鯨後,尖端會像炸彈一樣爆炸。視頻顯示,鯨死亡後被頭朝下拖到船上,成群的海鳥爭相啄食流出鯨體外的內臟,場面慘不忍油煙靜電機出租睹。海洋守護者協會負責人傑夫·漢森說:“這段錄像展現出日本人對這些美麗、聰明的動物進行瞭怎樣血腥、殘忍和毫無意義的殺戮。”

澳大利亞《水星報》28日報道稱,最近5年來,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環境保護辦公室代表國際人道協會,以民眾有知情權和信息應被公開為理由,不斷向澳政府申請對外公佈這段視頻。國際動物保護組織海洋守護者協會此後也加入到相關行動中來。但由於澳大利亞政府擔心這段視頻會被用在反對日本捕鯨的國際法律行動中,損害澳日關系,因而連續三次拒絕瞭公開視頻申請。直到今年5月份,這一決定才被推翻。

實際上,澳大利亞政府對於日本殘忍殺害鯨的行為持反對態度,甚至曾在國際上采取法律行動要求日本停止捕鯨。但政府為維護對日關系而刻意隱藏日本捕鯨視頻的行為依然引發澳大利亞民眾強烈不滿。工黨議員托尼·伯克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強烈敦促政府采取更加積極的行動,保護生活在南部海域的鯨免遭日本捕鯨船殺戮。他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知道日本人的捕鯨船就停在洋面上,澳大利亞政府必須采取行動停止這場大屠殺。” 而綠黨議員威爾遜則希望這段視頻能在海外廣泛傳播。“我最近在日本就此問題會見瞭政界人士和社會活動傢,我發現,日本公眾對海外的捕鯨活動渾然不覺。”

據瞭解,日本民眾有食用鯨肉的傳統,日本捕鯨船多年來以“科學研究”為借口,在澳大利亞周邊和世界其他海域獵殺鯨,不僅破壞瞭海洋生態平衡,而且手段極其殘忍,引發全世界的關註和強烈不滿。長期以來,海洋守護者協會一直在海上奮力阻撓日本的捕鯨活動,甚至購買瞭特種船隻不惜與日本的捕鯨船隊展開暴力對抗。但是該組織今年8月發表聲明稱,由於資金問題,海洋保護者協會已經無力派出船隻前往相關海域阻止日本船隊,保護那裡的鯨。

為科研還是為鯨肉?

2014年,國際法院裁定,日本捕鯨“與科學無關”,此後日本的捕鯨行動停止瞭一年。但由於國內食品市場需求強勁,日本在將小須鯨的捕獵數量降低瞭2/3後,捕獵行動又重新開始。

日本農林水產大臣森山裕在2015年對外宣稱,日本的捕鯨行動“有國際法和科學依據”,日方將“進一步努力取得國際社會的理解”。

這名日本官員所說的“依據”,包括國際捕鯨委員會1986年通過的《全球禁止捕鯨公約》。這一公約禁止商業捕鯨,允許科研捕鯨。近30年來,日本正是以“科研”名義繼續南極捕鯨,捕殺對象包括南極小須鯨、長須鯨和座頭鯨等,每年捕殺數百頭。

關於日本聲稱的“科研”目的是否站得住腳,爭議頗多。就研究方式而言,有人質疑,DNA檢測和遠程監測技術日趨成熟,鯨的年齡可通過采集耳垢推斷,脫落的皮脂、糞便、噴出的氣等都可用於采樣,難道非要大量捕殺才能達到科學調查的目的?

對於上述質疑,日本國內有各種辯解說法:鯨體型巨大,麻醉後會溺斃,不麻醉對船員構成危險;鯨被捉上船後,內臟和骨骼會被自身重量壓垮,放回海裡也活不瞭;捕鯨用的魚叉通電,鯨被殺時並不痛苦。

就研究成果而言,日本1987年開始“調查捕鯨”至今,能夠查閱的相關論文寥寥無幾。日本東北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副教授石井敦指出,雖說是調查捕鯨,但相關論文卻很少見;盡管無視國際捕鯨委員會鼓勵非致死性調查的勸告,但獲得的數據很少,作為科學研究本身疑點很多。

就捕殺對象而言,目前南極海域抹香鯨資源量約為10.2萬頭,日本每年隻捕捉幾頭,而對隻有6.9萬頭的鰮鯨,每年卻捕捉100多頭。有人懷疑,這是因為後者的肉更暢銷。

對於大量鯨肉作為食品出現在日本市場上,日本國內辯解的說法是,鯨肉作為“科研”副產品,如果拋棄,是一種浪費,不如再台中靜電機租賃利用。

觸及誰的利益?

那麼問題來瞭:日本政府急於恢復南極捕鯨,每年花費大量人力無力維持捕鯨活動、應對反捕鯨抗議,到底為瞭誰呢?通過梳理參與捕鯨的日本機構及其背景,或許可以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

受委托進行“調查捕鯨”的是“日本鯨類研究所”和“共同船舶株式會社”,前者負責“調查“,後者負責捕鯨和銷售鯨肉。兩個機構可謂“一心同體”:辦公地點在同一座大樓同一層,“共同船舶株式會社”的社長同時也是“日本鯨類研究所”的理事。

“日本鯨類研究所”名義上負責“調查”,實際上是推進捕鯨的宣傳團體,每年花費大量預算進行宣傳。而日本市場上流通的鯨肉中,70%由“共同船舶株式會社”銷售,價格也由它來定,名義上是為瞭回收每年約45億至50億日元的調查費。

隨著鯨肉消費量不斷減少,“調查捕鯨”2005年後陷入赤字,而填補赤字用的是國民繳納的稅金。據粗略統計,2005年後的10年間,日本國庫向“日本鯨類研究所”提供瞭約80億稅金。

由此可見,“調查捕鯨”其實成瞭日本農林水產省及其下屬部門水產廳的利益。“日本鯨類研究所”每年接受水產廳補貼,也被認為是水產廳官員退休後的安身之地。從最近5年這一機構的人事來看,多名成員是前水產廳官員,年收入上千萬日元。此外,“共同船舶株式會社”97%的股份由農林水產省主管的5個財團法人擁有,不少成員原先也供職於農林水產省。

除部門利益外,捕鯨業還涉及大約10萬日本人的生計。就黨派利益而言,從事農林漁業和出身農村的選民是自民黨的重要支持基礎,自民黨自然不會放棄這部分票田。

從記者接觸的一般日本人來看,無論是媒體記者、工廠工人,還是傢庭主婦,大都認為國際社會反對捕鯨是“日本受欺負、日本文化不被尊重”。可以說,在這種民間情緒以及部門和政黨利益的影響下,日本的捕鯨活動還會繼續開展下去。

(綜合新華網、環球時報、中國日報網、人民日報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qgmweac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